昨晚七夕,單身的自己刻意選擇了一部據說「愛情情節充滿,結局缺憾」的電影《時尚女王:香奈兒(Coco avant Chanel)》。要談時尚,我真是徹底不懂。但若從這部電影來說,我認為時尚的意念,是從固執、寂寞與愛中來的。

當時的法國,Chanel的故鄉,女人若非出身上流顯赫,一般極少憑藉自食其力,獲得與男人同等的尊重及社會地位。因此攀權附貴的婚姻是彼時不少女人為求衣食無虞的手段之一。
 
Chanel不相信婚姻,然而愛情的曲折,卻切切影響了Coco before Chanel。Chanel成名前,有過兩段較深刻的情愛關係。其一是與她在酒館賣唱時相識的男爵;其二則是與男爵友人,一位英國媒商。

男爵是標準的紈袴子弟,雖然自私,不過,畢竟出身貴族,對Chanel仍算風度餘綽,供吃供住。屬於男爵的歡場溫柔,讓我看見Coco Chanel縱然世故卻不媚俗的姿態與手段。因為她要的不是豢養,而是改變的力量。
 
當時法國女裝時潮,崇尚繁複衣帽,Chanel卻覺俗氣。於是她拿起剪刀、捏起針線,從現成的衣褲開始裁改,在男爵,或說那時男人 鄙夷的輕視目光下,Chanel一頂頂素淨的雅帽、一套套合身的褲裝,逐漸顛覆了華帽長裙、甚至是束腰馬甲這些困制女性的審美觀。我看見的,不止是衣裝的 裁改,更是一個女人對時代框架的裁改。女人從Chanel的服裝裡,將自己釋放出來。
 
而相較於男爵,英國人溫雅、彈琴讀書,是Chanel的摯愛。兩人所以互相傾慕,或許在於同樣白手起家的英國人,明白Chanel與現世抗爭、孤寂的內心觀照,他懂她的倔,也懂她的怕,更看見Coco忠於自我的真。因此,即便英國愛人無法給予婚姻承諾,始終仍是Chanel的牽掛。
 
與英國愛人的生活細節,是Chanel創作靈感的重要來源。好比倆人的海濱度假,看見漁夫撈魚上岸的漁裝藍白相間的線條,後來出現 在Chanel自己身上;愛人送她的珍珠項鍊,則讓珍珠成為日後Chanel設計中的重要元素。但所謂生活,不會只是假期與禮物。英國愛人意外車禍身亡, 讓Chanel將內心沉痛與思念,專注化作一道道俐落布匹之上的筆跡裁線而至終老。
 
電影尾聲,Chanel神情木然,獨自裁縫一件又一件黑色套裝,彷彿為來不及道別的愛人默哀守喪。於是我才明白,Chanel那看似挑釁不羈的時尚前瞻,皆是從固執、寂寞與愛中來的。愛情,就是Chanel的創作原點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